Day 17. Alice Ball:提升漢生病療法的化學家

化學家🧪|藥學家

林庭安 Ting-An Lin
5 min readJun 7, 2020

我從2020年5月20日展開這個介紹女性科學家的計畫:「50天,認識50位女性科學家」,在五十天中,一天介紹一位對人類科學歷史有重要貢獻的女性科學家。點此了解更多

Alice Ball: 化學家🧪|藥學家

1892- 1916|美國

  • 發明Ball Method,使大風子油能被身體吸收,提升當時漢生病療法的成效
  • 第一位從夏威夷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,同時也是第一位非裔美國人
  • 大學時期便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)發表論文
  • 夏威夷大學於2000年時在校園中的一棵大風子樹前立牌匾,以紀念她的貢獻
  • 二月29日是夏威夷州的Alice Ball Day

“I work and I work and still it seems that I have done nothing.” — — Alice Ball in her science club yearbook

Photo portrait of Alice Ball

如果說女性在科學界常遭遇不平等的對待,那麼身為一位在美國社會裡的非裔女性,則面臨更多的困難與阻礙。

Alice Ball生在19世紀末的美國,或許因為父親和祖父都是專業攝影師,讓她耳濡目染攝影沖印過程,逐漸對化學產生興趣。Alice Ball在大學時便和教授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,還刊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上,這對大學生而言已是重要的成就,而作者是非裔女性的則更加少見。傑出的表現讓Alice Ball獲得了幾間名校的碩士獎學金,她拒絕了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入學許可,選擇到夏威夷大學就讀。這也讓她成為第一位從夏威夷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,同時也是第一位拿到該校碩士學位的非裔美國人。

Alice Ball最重要的研究成就是提升漢生病療法 — — 「大風子油療法」的療效。俗稱「麻風病」的漢生病,是因漢生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,患病後,桿菌對患者皮膚粘膜及神經細胞造成破壞,使其萎縮變形或需截肢。慢性的患病過程,不僅讓患者受到肉體上的折磨,更需承受社會誤解的污名。當時的漢生病療法:「大風子油療法」,是從大風子的種子中提煉出油,將大風子油以內服或注射的方式給藥,然而給藥過程不僅疼痛,還會帶來嘔吐、腹瀉等強烈的副作用,吸收效果也不好。

Alice Ball的貢獻是發展出一種化學方法,將大風子油中有療效的物質萃取出來,並讓該物質更容易被身體吸收。可惜的是,Alice Ball本人並沒有機會看見這個方法被應用在病患身上。她在發展出該技術的同年年底,便意外過世了,享年24歲。

更令人難過的是,Alice Ball的研究成果,竟然被另一位後來還當上夏威夷大學校長的化學家Author Dean收割了!Author Dean將該成果佔為己有,發表命名為”Dean Method”,成為1920年代到1940年代之間治療漢生病最有效的療法。1922年時,當初邀請Alice Ball投入大風子油研究工作的醫生Harry T. Hollmann試圖矯正這件事,他在醫學期刊上將這項研究成果歸功於Alice Ball,並將該方法正名為“Ball method”,不過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。

竟然要一直等到2000年,Alice Ball才正式得到她應得的榮耀。在許多歷史學家的考證壓力下,夏威夷大學終於在2000年時公開發表肯定Alice Ball當年發展出“Ball Method”的貢獻,並在校園中的一棵大風子樹前為她立牌匾。同時,夏威夷州長也將二月29日訂為“Alice Ball Day”,以紀念這位重要的化學家。

相關參考資料

--

--

林庭安 Ting-An Lin
林庭安 Ting-An Lin

Written by 林庭安 Ting-An Lin

在哲學學術圈探索的台灣人,研究興趣為社會政治哲學、倫理學及女性主義哲學。

No responses yet